青洲山@cdsj6's Journal

June 7, 2022

仙人掌科

仙人掌科(Cactaceae),是 被子植物門、 雙子葉植物綱、 石竹亞綱、 石竹目的一科。多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少數為灌木或喬木狀植物。
該科有140屬2000餘種,大多原產美洲熱帶、亞熱帶沙漠或乾旱地區,以墨西哥及中美洲為分佈中心;少數分佈在北緯53°加拿大的和平河,以及海拔3000米積雪的高寒地區。只有葦枝屬產於東非、馬達加斯加及斯里蘭卡。中國栽培的有600餘種,供觀賞。 仙人掌屬和 量天尺屬等少數屬種在南方諸省亦生。
中文名 仙人掌科
拉丁學名 Cactaceae Juss.
界 植物界
門 被子植物門
綱 木蘭綱
亞 綱 薔薇亞綱
超 目 石竹超目
目 石竹目
科 仙人掌科
分佈區域 美洲熱帶、亞熱帶沙漠或乾旱地區
保護級別 列入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、附錄Ⅱ和附錄Ⅲ》(CITES)2019年版附錄Ⅱ
形態特徵

莖肉質,呈球狀、柱狀或扁平,關節和分枝,莖上有螺旋狀排列的特殊刺座,其上著生有刺、毛、腺體或鉤毛、花或芽,大小因種的不同而異,小的如衣服鈕扣,大的可高達20米。葉常退化,早期存在,不久脫落,僅少數有正常的葉片(如 葉仙人掌)。花通常為兩性,輻射對稱或 兩側對稱,白天或夜間開放;多數有由 花托發展而來的長花筒,其上有螺旋狀排列的鱗片或刺座;花被片多數,色 鮮麗或白色;花萼和花瓣有明顯的區別或難以區分,雄蕊多數,多著生於花的喉部,雌蕊花柱單體,遠遠伸出雄蕊之外,避免自花授粉。子房上位,1室, 胚珠多數。果常為肉質漿果,種子多數。 染色體基數x=11。該科植物肥厚多肉,莖內的薄膜組織含有大量水分,被稱為 多漿植物(或 多肉植物);有圓形的莖,多毛刺和退化的葉,可以大大地減少水分的蒸發;根系分佈廣,有快速吸收水分的能力,在短暫的雨季即可吸足水分,有的能用刺毛在晴朗的夜晚吸收空氣中的水分。少數附生性的種,如 曇花、 量天尺、葦枝等則生長於潮濕溫暖地區。

凡是白天開花的種,花色艷麗,夜間開花的則花色潔白而有香氣,是對昆蟲或鳥、獸類動物傳粉的適應。

Posted on June 7, 2022 03:44 PM by kelvin_chen kelvin_chen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馬齒莧

馬齒莧(學名: Portulaca oleracea L.):為 石竹目、 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,全株無毛。莖平臥,伏地舖散,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。葉互生,葉片扁平,肥厚,似馬齒狀,上面暗綠色,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;葉柄粗短。花無梗,午時盛開;苞片葉狀; 萼片綠色,盔形;花瓣黃色,倒卵形;雄蕊 花藥黃色;子房無毛。蒴果卵球形;種子細小,偏斜球形,黑褐色,有光澤。花期5-8月,果期6-9月。
中國南北各地均產。性喜肥沃土壤,耐旱亦耐澇,生命力強,生於菜園、農田、路旁,為田間常見雜草。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。全草供藥用,有清熱利濕、解毒消腫、消炎、止渴、利尿作用;種子明目;還可作獸藥和農藥;嫩莖葉可作蔬菜,味酸,也是很好的飼料。
中文名 馬齒莧
別 名 馬莧,五行草,長命菜,五方草,瓜子菜,麻繩菜,馬齒菜,螞蚱菜
拉丁學名 Portulaca oleracea L.
界 植物界
門 被子植物門
綱 雙子葉植物綱
亞 綱 石竹亞綱
目 石竹目
科 馬齒莧科
屬 馬齒莧屬
種 馬齒莧
分佈區域 中國南北各地均產。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
命名者及年代 L.,1828
形態特徵

一年生草本,全株無毛。莖平臥或斜倚,伏地舖散,多分枝,圓柱形,長10-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。莖紫紅色,葉互生,有時近對生,葉片扁平,肥厚,倒卵形,似馬齒狀,長1-3厘米,寬0.6-1.5厘米,頂端圓鈍或平截,有時微凹,基部楔形,全緣,上面暗綠色,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,中脈微隆起;葉柄粗短。
花無梗,直徑4-5毫米,常3-5朵簇生枝端,午時盛開;苞片2-6,葉狀,膜質,近輪生;萼片2,對生,綠色,盔形,左右壓扁,長約4毫米,頂端急尖,背部具龍骨狀凸起,基部合生;花瓣5,稀4,黃色,倒卵形,長3-5毫米,頂端微凹,基部合生;雄蕊通常8,或更多,長約12毫米,花藥黃色;子房無毛, 花柱比雄蕊稍長,柱頭4-6裂,線形。
蒴果卵球形,長約5毫米,蓋裂;種子細小,多數偏斜球形,黑褐色,有光澤,直徑不及1毫米,具小疣狀凸起。花期5-8月,果期6-9月。

Posted on June 7, 2022 03:39 PM by kelvin_chen kelvin_chen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嫣紅蔓

嫣紅蔓(學名: Hypoestes phyllostachya Baker)是爵床科槍刀藥屬植物。常綠多年生草本;株高可達30-60厘米,但盆栽種多控制在10-15厘米以內,冠幅15-20厘米,質地較細膩。枝條生長後略呈蔓性。葉對生,呈卵形或長卯形葉全緣,葉面呈橄欖綠,上面佈滿紅色、粉紅色或白色斑點。葉腋易生短枝。春季能開花,花小,為淡紫色小型穗狀花。
原產於馬達加斯加;中國亞熱帶地區和南亞熱帶有露地栽培。喜溫暖、濕潤及半陰的環境,不耐寒,忌強光,適宜肥沃、土層深厚、富含腐殖質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栽植。生長適溫20-30℃。
嫣紅蔓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植物,株型小巧玲瓏,葉色斑斕,小花潔白,是一種適宜几案、書房、辦公桌上陳設的極好盆栽花卉。

中文名 嫣紅蔓
別 名 鵑淚草、粉露草、煙紅蔓、紅點草、紅點鯽魚膽、小雨點、槍刀藥
界 植物界
門 被子植物門
綱 雙子葉植物綱
亞 綱 合瓣花亞綱
目 管狀花目
科 爵床科
亞 科 爵床亞科
族 爵床族
亞 族 狗肝菜亞族
屬 槍刀藥屬
種 嫣紅蔓
命名者及年代 Baker,1887 [5]

形態特徵
常綠多年生 草本;株高可達30-60厘米,但盆栽種多控制在10-15厘米以內, 冠幅15-20厘米,質地較細膩。枝條生長後略呈蔓性, 莖節處易生根。葉對生,呈卵形或長卯形葉 全緣,葉面呈橄欖綠,上面佈滿紅色、粉紅色或白色斑點。 葉腋易生短枝。春季能開花,花小,為淡紫色小型穗狀花。

Posted on June 7, 2022 03:34 PM by kelvin_chen kelvin_chen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霍氏繞馬陸

霍氏繞馬陸 小型,各體節邊緣呈弧形狀,體側具黑色縱線,體表橙紅色,各體節前後各有一對腳,腳淡褐色透明。本種分類於 節肢動物門/ 倍足綱/ 條馬陸目Polydesmida(本目6科21屬34種)生態習性

拉丁學名 Helicorthomorpha holstii
界 動物界
門 節肢動物門
亞 門 多足亞門
綱 多足綱
中文學名 霍氏繞馬陸
二名法 Helicorthomorpha holstii

體態特徵
小型,各體節邊緣呈弧形狀,體側具黑色縱線,體表橙紅色,各體節前後各有一對腳,腳淡褐色透明。本種分類於 節肢動物門/ 倍足綱/ 條馬陸目Polydesmida(本目6科21屬34種)

Posted on June 7, 2022 03:30 PM by kelvin_chen kelvin_chen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報喜斑粉蝶

報喜斑粉蝶( Delias pasithoe Linnaeus,1767)是粉蝶科斑粉蝶屬的一種動物,又名 紅肩粉蝶、藤粉蝶等。幼蟲 群集性很強,從同一卵塊孵化出的幼蟲,幼齡期全部群集在一起取食,高齡幼蟲常分散成小群。幼蟲群集危害葉片,造成禿枝,嚴重者可將樹吃成光桿,主要有 檀香、 母生等。 成蟲頭、胸部黑色,被灰色毛。複眼茶褐色。 廣大腿小蜂,寄蠅是其天敵。
中文名 報喜斑粉蝶
拉丁學名 Delias pasithoe
別 名 斑馬粉蝶、花點粉蝶、紅肩粉蝶、檀香粉蝶、藤粉蝶、艷粉蝶
界 動物界
門 節肢動物門
亞 門 六足亞門
綱 昆蟲綱
亞 綱 有翅亞綱
目 鱗翅目
亞 目 雙孔亞目
科 粉蝶科
亞 科 粉蝶亞科
族 粉蝶族
屬 斑粉蝶屬
種 報喜斑粉蝶

形態特徵

成蟲:雄蝶體長20—27mm, 翅展48—76mm。頭、胸部黑色,被灰色毛。複眼茶褐色。觸焦黑褐色,腹部背面灰黑色,側面腹節上有灰白色鱗片,腹面灰白色。翅黑色,前、後翅各有白色、近圓形或三角形小橫脈斑1個。前翅中室端半部、兩Cu脈間及Cu脈和A脈間有3個淡藍灰色長斑,在Cu脈和A脈間的斑較長而且明顯;近外緣有7—8個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戟形斑,排成弧形,尖端向內。後翅正面基部有灰白色長毛;3a室的末端和2a室及CU 2室的中域各有1個亮黃色斑,形成1個內緣斑塊;在中域經過中室端半部有1個前窄後寬的淡藍灰色斑帶,向前達到後翅前緣,後部併入黃色內緣斑塊;近外緣有5個灰白色戟形斑,CU 2室的有時為黃色。翅反面黑色。前翅有明顯的灰白色中域斑帶,向前止於sc脈,向後到臀角;後翅近基部有1條深紅色弧形帶,從前緣一直到後緣:內緣斑塊同翅正面,另外在中室的端半部有1個大的黃斑,3個近卵形的黃色外緣斑分佈在r 1、r 2和m 1室上,3個黃色的長條斑分佈在CU 1、m 3、m 2室的端半部,在中室基半部的上方還有2—3個小黃斑,後翅反面的黃斑均為鮮黃色。雌蝶 體長20—23mm,翅展60—82mm。翅正面黑褐色,前、後翅中域的斑帶呈暗灰白色;近外緣的戟形斑大而黯淡;後翅內緣斑區為灰白色。其餘特徵同雄蝶。

Posted on June 7, 2022 03:26 PM by kelvin_chen kelvin_chen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地桃花

地桃花 (中藥),中藥名。為錦葵科植物地桃花 Urena lobata L.或粗葉地桃花 Urena lobata L.var. scabriuscula (DC.)Walp.的根或全草。地桃花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均有分佈。粗葉地桃花分佈於西南及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具有祛風利濕,活血消腫,清熱解毒之功效。常用於感冒,風濕痺痛,痢疾,泄瀉,淋證,帶下,月經不調,跌打腫痛,喉痺,乳癰,瘡癤,毒蛇咬傷。

中文名 地桃花
拉丁學名 Urena lobata L.
界 植物界
門 被子植物門
綱 雙子葉植物綱
目 錦葵目
科 錦葵科
屬 梵天花屬
種 地桃花、粗葉地桃花
採收時間 全草全年均可;根:冬季
用法用量 內服:煎湯,30-60g;外用:適量
毒 性 無毒
貯 藏 貯乾燥容器內,置通風乾燥處

形態特徵
1、地桃花:又名肖梵天花。直立亞灌木狀草本,高達1m。小枝被星狀絨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1-4cm,被灰白色星狀毛;托葉線形,長約2mm,早落;莖下部的葉近圓形,長4-5cm,寬5-6cm,先端淺3裂,基部圓形或近心形,邊緣具鋸齒;中部的葉卵形,長5-7cm,寬3-6.5cm;上部的葉長圓形至披針形,長4-7cm,寬1.5-3cm;葉上面被柔毛,下面被灰白色星狀絨毛。花腋生,單生或稍叢生,淡紅色,直徑約15mm;花梗長約3mm,被綿毛;小苞片5,長約6mm,基部合生;花萼杯狀,裂片5,較小苞片略短,兩者均被星狀柔毛;花瓣5,倒卵形,長約15mm,外面被星狀柔毛;雄蕊柱長約15mm,無毛;花柱枝10,微被長硬毛。果扁球形,直徑約1cm,分果爿被星狀短柔毛和錨狀刺。花期7-10月。
2、粗葉地桃花:又名消風草、千捶打野桃花、狗扯尾、痴頭婆。本變種與上種極相似,主要區別是:葉密被粗短絨毛和綿毛,下部的葉較寬而很少分裂,先端通常3淺裂,基部近心形,上部的葉卵形或近圓形,具鋸齒;小苞片線形,密被綿毛,略長過於萼片;花瓣長10-13mm。

Posted on June 7, 2022 03:19 PM by kelvin_chen kelvin_chen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小葉冷水麻

小葉冷水花(Pilea microphylla (L.) Liebm.)纖細小草本,無毛,鋪散。莖肉質,多分枝,乾時常變藍綠色,密布條形鐘乳體。葉很小,同對的不等大,倒卵形至匙形,上面綠色,下面淺綠色,乾時呈細蜂巢狀,鐘乳體條形,上面明顯,橫向排列整齊,葉脈羽狀;葉柄纖細;托葉三角形。雌雄同株,有時同序,聚繖花序密集成近頭狀,具梗。雄花具梗;花被片卵形;退化雌蕊不明顯。雌花更小;花被片稍不等長;退化雄蕊不明顯。瘦果卵形,熟時變褐色,光滑。花期夏秋季,果期秋季。
原產南美洲熱帶,後引入亞洲、非洲熱帶地區,在中國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浙江和台灣低海拔地區已成為廣泛的歸化植物。常生長於路邊石縫和牆上陰濕處。小葉冷水花體小嫩綠秀麗,花開時節輕震動植物,彈散出的花粉尤如一團煙火,景觀十分美麗。

中文名小葉冷水花
別 名 透明草、小葉冷水麻
拉丁學名 Pilea microphylla (L.) Liebm.
界 植物界
門 被子植物門
綱 雙子葉植物綱
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
目 蕁麻目
科 蕁麻科
族 樓梯草族
屬 冷水花屬
種 小葉冷水花
分佈區域 南美洲、亞洲、非洲
組 冷水花組
命名者及年代 (L.) Liebm.,1851

形態特徵
纖細小草本,無毛,鋪散或直立。莖肉質,多分枝,高3-17厘米,粗1-1.5毫米,乾時常變藍綠色,密布條形鐘乳體。葉很小,同對的不等大,倒卵形至匙形,長3-7毫米,寬1.5-3毫米,先端鈍,基部楔形或漸狹,邊緣全緣,稍反曲,上面綠色,下面淺綠色,乾時呈細蜂巢狀,鐘乳體條形,上面明顯,長0.3-0.4毫米,橫向排列,整齊,葉脈羽狀,中脈稍明顯,在近先端消失,側脈數對,不明顯;葉柄纖細,長1-4毫米;托葉不明顯,三角形,長約0.5毫米。
雌雄同株,有時同序,聚繖花序密集成近頭狀,具梗,稀近無梗,長1.5-6毫米。雄花具梗,在芽時長約0.7毫米;花被片4,卵形,外面近先端有短角狀突起;雄蕊4;退化雌蕊不明顯。雌花更小;花被片3,稍不等長,果時中間的一枚長圓形,稍增厚,與果近等長,側生二枚卵形,先端銳尖,薄膜質,較長的一枚短約1/4;退化雄蕊不明顯。瘦果卵形,長約0.4毫米,熟時變褐色,光滑。花期夏秋季,果期秋季。

Posted on June 7, 2022 03:15 PM by kelvin_chen kelvin_chen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April 26, 2022

火焰樹

火焰樹(學名:Spathodea campanulata)又名火焰木、苞萼木,木蘭綱脣形目紫葳科火焰木屬,香港常見的常綠喬木。 一般高達15米的火焰樹是外來的品種,它原產於非洲,因為樹頂有鮮艷奪目、猶如火焰的花朵而得名。花冠外橙紅色而內黃色,像鬱金香,花比鳳凰木更大而鮮艷,樹葉亦較濃密和深綠。花期為冬末春初,蒴果,種子有翅,有助傳播遠方,複葉羽狀而端尖,樹皮較厚來適應高溫。
除了香港,現在在夏威夷、東南亞,特別是台灣有普遍種植。

界: 植物界 Plantae
演化支: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
演化支: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
演化支: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
演化支: 菊類植物 Asterids
目: 唇形目 Lamiales
科: 紫葳科 Bignoniaceae
屬: 火焰木屬 Spathodea
種: 火焰樹 S. campanulata

Posted on April 26, 2022 05:08 PM by carmentongtttt carmentongtttt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大鼠屬

大鼠屬(學名:Rattus)又名家鼠屬、大家鼠屬、狹鼠屬等等,是一個包括多種中型、長尾齧齒類物種,為鼠總科鼠科鼠亞科之下的一個屬。
在人類生活環境中最常見的是黑鼠(R. rattus)與褐鼠(R. norvegicus)。在日常生活中,屬於其他齧齒類科與屬的物種亦有時被當作是大鼠,而這些物種跟大鼠屬物種亦有多種特徵相似。

界: 動物界 Animalia
門: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
綱: 哺乳綱 Mammalia
目: 齧齒目 Rodentia
科: 鼠科 Eumuroida
亞科: 鼠亞科 Murinae
屬: 大鼠屬 Rattus

Posted on April 26, 2022 05:06 PM by carmentongtttt carmentongtttt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龙眼

龙眼(学名:Dimocarpus longan Lour.)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。常绿乔木,高通常10余米;小枝粗壮,被微柔毛,散生苍白色皮孔。叶连柄长15-30厘米或更长;小叶4-5对,薄革质,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两侧常不对称;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。花序大型,多分枝;花梗短;萼片近革质,三角状卵形;花瓣乳白色,披针形,与萼片近等长,仅外面被微柔毛;花丝被短硬毛。果近球形,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,外面稍粗糙,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;种子茶褐色,光亮,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。花期春夏间,果期夏季。
龙眼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,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省(区),主产于福建、台湾、广西。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,喜温暖湿润气候,能忍受短期霜冻,在0-4℃的低温条件,短期内不会冻死。
经济用途以作果品为主,因其假种皮富含维生素和磷质,有益脾、健脑的作用,故亦入药;种子含淀粉,经适当处理后,可酿酒;木材坚实,甚重,暗红褐色,耐水湿,是造船、家具、细工等的优良材。

中文名 龙眼
拉丁学名 Dimocarpus longan Lour.
别名 桂圆、三尺农味、益智
界 植物界
门 被子植物门
纲 双子叶植物纲
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
目 无患子目
科 无患子科
亚 科 无患子亚科
属 龙眼属
种 龙眼

Posted on April 26, 2022 05:01 PM by carmentongtttt carmentongtttt | 0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Archives